孤阅问题

问题一:理论需要靠大量实例印证,而样本量太小的孤例/个例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「有效证明」。那么,为什么很多畅销书仍然热衷于举例子或讲故事呢?

因为故事可以Hack大脑。
1、相比于结构性的逻辑,大脑可以更轻松的理解线性(时间线)的故事。
2、故事是在描述形象化的场景,所以可以调用大脑的视觉神经,而大脑更喜欢图像化的信息。
3、总之,故事作为一个裹着糖衣的药丸可以绕过理智脑,直接注入情绪脑。情绪脑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和快思考。
4、所以,不论例子或者故事是否可证明,如果作者想让读者更容量的理解一个观念,那么用故事这个糖衣(或者说容器)来进行包裹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5、对于故事化的挑战是如何将一个结构性的信息,重构为线性信息,并且要将这个线性信息装入一个时间线的故事容器中。

问题三: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时提出一种观点:媒介是人的延伸。比如鞋是脚的延伸、衣服是皮肤毛发的延伸、火车是腿的延伸、电视是视觉与听觉(眼睛与耳朵)的延伸、历史书是记忆的延伸。故而,所有的人造物都是人体感官的某种延伸。那么,当你进入一个在线虚拟的课堂和社群时,它们分别是什么的延伸呢?

 
0
Kudos
 
0
Kudos

Now read this

探索多巴胺

如何研究一个主题?通用视角是:通过学习资料,直到可以提出关键问题。而答案可以通过AI获得,本文的答案就是由deepseek生成。 关键问题列表: 1.多巴胺分泌(放电)的时候是什么感觉? 2.多巴胺导致的愉悦和单纯的快乐有什么区别? 3.多巴胺如何导致欲望感觉出现?是因为多巴胺降低导致还是因为多巴胺升高导致? 4.既然多巴胺分泌时候的愉悦感和单纯的快乐不一样,那么吸毒后的感觉只是愉悦感而非快乐吗? 5.既然单纯的快乐也是通过大脑分泌的内啡肽获得,... Continue 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