韵律就是敢于蓄着力“等”
由乒乓球的“盯第二弧线”想到 #
· 相比“在下降点击球”,“盯第二弧线”这个描述更加贴切,因为“盯第二弧线”,可以选择在上升点击球,也可以选择在下降点击球,关键不是击球的具体时机,而是觉知到了第二弧线,所以可以带着对第二弧线的预判在打球,有预判就有控制,所以觉知可以增加控制。
· 表象是动作会变得慢且有韵律。
· 诀窍是用韵律视角去感知第二弧线,而不是用眼睛,因为眼睛来不及。韵律则始终存在,可以被持续感知到(即可以提前预判)。
· “等”第二弧线能得到“合力”效果。
· “等”的时候不是什么也不做,而是要蓄力,例如乒乓球的蓄力就是通过身体选择,把胸口的筋拉长来蓄住脚下传过来的力,这个时候展胸拉长的筋就像皮筋一样可以存储势能。
· 所以,“等”=“蓄力”
· 蓄力一定要全身放松,所以要用“筋”来蓄力,而非“肌肉”。(这就是为什么,肌肉发达不等于发力更大。)
韵律 VS 节奏 #
· 节奏是死的,韵律是活的
· 相同节奏,不同韵律,因为一心一韵。
· 韵律=“等”+“动”(大多数人会忽略“等”)所以,有指导意义的一个概念,即,韵律就是敢“等”
· 等即虚、动即实。
· 等的同时要松(e.g. 握拍要松,手臂要绝对放松)
韵律出现的例子(”等“的例子+“等”的载体): #
· 实况足球:“等“前锋的跑位再直塞(“等”的载体=中场球员横向慢速盘带的向左蓄力,发力的时候会向右过人或者向右直塞)
· 乒乓球:”等“第二弧线(“等”的载体=胸筋的牵张蓄力)
· 街霸 : ”等“ 对手落下再升龙(“等”的载体=手腕牵引手指的斜前下的蓄力)
· 演讲 :自问”等“自答(“等”的载体=问题引出的大脑对答案渴望的蓄力)
· 呼吸 :“等”呼“等”吸,体会最简单的韵律。(“等”的载体=横膈膜的牵张蓄力)